“红英,挂礼的在那边。”
老太太眼尖,连忙喊杜红英。
“好,我知道了。”
杜红英刚要去挂礼,就看到了穿着西装的顾波带着穿着红绒服的新娘来迎接她们了。
“姨婆,红英姨。”
顾波上前紧紧的握着她们的手:“这是万平,万平,这就是我常给您说的姨婆,红英姨。”
“姨婆,红英姨,我们又见面了。”万平眼里噙着泪:“红英姨,您可能不记得我了,但是您的大恩大德,我和我妈妈,弟弟永远记在心里,万分感激您。”
“你这孩子,大喜的日子,可千万别掉金豆子。”杜红英连忙道:“看着你们都过上好日子了,看着你们幸福了,我们也高兴。你们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,也是你们自己的努力,最应该感谢的是你们的不抛弃不放弃!”
看这一对新人,郎才女貌相当的般配。
“加油,以后会更好。”
好日子都是干出来的。
杜红英又向顾波夫妻介绍了周贵芳和兰姨。
“欢迎姨婆和舅婆,欢迎欢迎。”
当年的羞涩的小男孩儿成家了,待人接物很是得体:“两个姨婆,舅婆,红英姨,还有这位姐姐,你们屋里坐,屋里喝茶水吃糖嗑瓜子。”
“好,你快去忙你的,不用管我们。”
新郎新娘要接待的客人很多,杜红英表示理解。
“二姨,舅妈,我带着你们和小丽一起去竹艺公司参观参观吧。”
“可以,离吃午饭还早,闲着也是闲着,去看看。”
云雾山的竹艺编织公司是村里出地和原材料出工,兰勇这边出资,顾波出技术三方合资的,最早仅仅是手工作坊挂在红远商贸公司名下出口创汇,两年后成立了独立的公司,现在年销量好几百万,算是做大做强了。
郑雅丽挺着一个大肚子,看着这些竹编工艺品的时候震惊不已。
“妈,这些都是那个顾波编的?”
手机打字送到了杜红英面前问。
“是的,当年他还是一个孩子编的产品就能很惊艳了,我们直接拿着就能出口。”杜红英写道:“这个村经济很落后,时隔多年我再来看,真正是焕然一新了。”
一个产业带动一个村的经济发展,杜红英很欣慰。
一行人走到一个车间,看到一个年轻人正在发火。
“都说了,严格按照图纸来,这儿压的是二道黄篾,怎么不听招呼呢,现在好了,这一批都要返工,这损失算谁的?”
“涛哥,二道篾和这个看起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