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决之即可。”
湖州籍刑部左侍郎沈敬炌看着礼部尚书说道。
好吧,礼部尚书是董大师。
“董公,您是拙荆授业恩师,杨某当以尊长事之,您来做这个决断!”
杨信同样说道。
董大师颇为尴尬地看看众人,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盯着他,实际上他很清楚这些人反对的是什么,要说郑鄤这本大同国,的确有些内容过于大胆,说大逆不道也能沾边,事实上之前礼部就讨论过这个问题。但郑鄤在江浙士子心目中俨然圣贤一般,封禁肯定会惹来众怒,所以也就装聋作哑,现在之所以一个个突然都力挺郑鄤,只不过是因为提出封禁的是杨信。
这种时候谁附和谁就是阉党……
“思白公,下官倒是觉得杨都督所言不无道理。”
旁边礼部右侍郎魏广微说道。
好吧,阉党还是有的。
“哪里来的不无道理?若连大同二字都不敢说,我等何颜以圣贤弟子居之?”
光禄寺卿刘宪宠怒道。
他是慈溪人。
“思白兄,你倒是说话啊!”
工部右侍郎陈长祚不满地说道。
他是长乐人。
“杨都督,郑鄤不过是一介狂儒,虽有用词失当之处,但要说大逆不道就不至于了,再说这本书也只是他的一家之言,说到底也只是对典籍解读有些偏颇而已,要说封禁也不至于,况且封禁是封禁不了的,朝廷封禁的书一样到处可见,反而成其虚名。”
董其昌犹豫了一下陪着笑脸说道。
然后一片鄙视的目光,董大师尴尬地在那里笑着。
当然,董大师并不知道,自己已经揭秘了真相,杨信是真要阻挡这本书的泛滥吗?当然不是啦,大明真正有人思考这种问题,这完全是好事,时代终究是要进步的,大明本来已经到了思想变革的门槛,原本历史上无论黄宗羲这些人的屁股如何,他们想的那些是不是正确,他们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