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章 第 9 章(3 / 5)

探花 卿隐 3938 字 1个月前

已烧至一半的纸扎人,幽暗的火光映得坐在炉前之人的脸忽明忽暗。

殿外静候的公孙桓,待被宫监宣召,就整整衣冠趋步入殿,垂手来到化纸炉前,低语唤道:“主公。”

“称呼该换了,既已入京都,那便少不得入乡随俗。标新立异,总归是不妥当。”姬寅礼抬手,示意他在旁落座。

“殿下说的是,是桓思虑不周了。”

公孙桓从善如流,挨着椅子侧身轻坐下,方继续说道,“自打殿下的王驾离去,御苑里推杯换盏,好不热闹。就您离开的这会功夫,林大人那边是愈发花团锦簇了。”

姬寅礼笑了下,问:“文臣僚属之质,汝今夜可明乎?”

“桓今方悟矣。”公孙桓叹气,脸色微微难看,“纵使平日派系林立、各自为政,但到底翰苑连枝,台阁诸公皆终归于士林党。关键时候,他们众口同声、行事默契,宛如铜浇铁铸不可撼动。”

他犹记得当日宣治殿内,为立储之事,各派系唇枪舌剑,互不相让,论锋激烈之时更是恨不得拔剑而格!可今夜筵席上,诸公却又和融协契,共举新主事。

其党众之勠力,令人心惊。

尤其想到那些朝中公卿们竟胆敢越过朝廷、越过摄政王,谕制举贤,似将国朝的宰辅推举之权视为囊中之物,公孙桓的脸色就愈发难看。

姬寅礼不置可否,随手将一搭黄纸投入炉中。

“士林之党,自树纲纪,从来如此。文帝朝时,他们尚有所收敛,但至前朝,因有‘仁君’奉行法不及尊格外优容文臣,进而愈发助长士林党之气焰。”炉内将熄的幽火瞬息翻腾而起,黄纸燃烧发出噼啪的声响,“据说平帝临朝末岁时,朝堂竟出现臣越君命、私擢百官之乱相。堂堂国朝君主成了庙里的菩萨,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。”

平帝,自然是他亲自给先帝批复的谥号。

公孙桓非是不知,文臣养成的这番猖獗之势绝非一时之功,其跋扈行径已是常态,只是一想到今日筵席上他们拥簇林同炳敬酒,浑然不在意摄政王当面,一副大势已定之态,就不由心中生怒。

这些士林文臣,莫非亦将他们殿下当做平帝?

见那公孙桓面色阴晴不定,不复人前的儒雅,反倒多了几分狠辣,姬寅礼当即就知晓他这位臣属现下在想什么。

无外乎是觉得满朝臣工无可救药,实应杀尽再换一批。

姬寅礼不由扶额,无奈笑叹:“文佑啊,你什么都好,就是性子急躁,定力不够。正如治大国如烹小鲜,料理这些国蠹亦如是,也急不得,慢慢炮制便是。”